所在位置 : 首页 > 手游攻略 > 详情

英雄无敌暗度陈仓-为什么韩信点兵要多多益善

文章来源:编辑铺作者:搏沪手游站发布时间:2024-08-16 07:25:49

为什么韩信点兵要多多益善

多多益善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而这个淮阴侯就是韩信。

韩信是楚国淮阴人,出身贫困,老娘死了都没有地方埋,自己吃饭成问题,经常去当地跟他关系不错的派出所所长家里蹭饭,结果那个所长媳妇饭做好了就在被窝里吃,等韩信去的时候,人家早就吃完了,就这样的韩信平时还在腰间悬着宝剑,到处晃荡,向外展示他是士人,而不是普通百姓,而当当地泼皮欺辱他时候,骄傲的韩信居然也能受得了胯下之辱。

韩信出身低微贫寒

秦末天下大乱之后,韩信投靠了项羽,项羽封他为校尉。可是韩信向项羽提出建议,项羽不以为然,对于项羽而言,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已经足矣。于是觉得才能得不到施展的韩信转投刘邦,但是刘邦也不重视他,不过萧何发现韩信是个人才,向刘邦举荐,刘邦仍然不以为意,眼见得不到重用,于是韩信再次逃走。

萧何得知韩信逃亡,来不及禀报刘邦就去追赶韩信,这就是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,最终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,萧何认为韩信是难得的将才“国士无双”,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。

萧何月下追韩信

韩信指挥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,夺取关中。而后在刘邦带领主力攻击项羽老巢的时候战败,韩信受命攻击降而复叛的魏国、赵国,韩信带领少数兵力在井陉口“背水一战”大败陈余,攻灭赵国,随后臣服燕国,并突袭齐国,击败龙且带领的楚国援军,将魏国、赵国、燕国、齐国等悉数拿下,并在谢绝了项羽提出或者助楚灭汉或者中立与楚汉之间的政策,而是坚定的支持汉王刘邦,这极大的改变了楚汉此前他提出封王的要求,让刘邦不爽,但是韩信实力很强,于是刘邦分封韩信为齐王。项羽被灭后,刘邦再次突然进入韩信军营,夺走韩信的兵权。后来有听说齐国是形胜之地,足以图王霸之业,不应该封给异姓王,于是将韩信改封为楚国,韩信本是楚国人,也算是衣锦还乡,韩信也没有表现出不满。

楚汉战争形势图

可是刘邦对韩信仍然充满戒心,后来有人密报韩信谋反,刘邦忧心忡忡。最终听取陈平的建议,刘邦假装视察云梦泽,而按照惯例,皇帝驾临,诸侯王应该前去拜见,于是韩信轻车简从前去觐见刘邦,结果被生擒回长安,最终韩信谋反查无实据,韩信虽然出得了监狱,但是被降为淮阴侯。

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聊天,刘邦问韩信:“你看我能带多少兵”

“十万”韩信倒是直言不讳。

“那你能带多少兵?”刘邦继续问韩信

“多多益善”也就是韩信的意思是“我带兵的越多越好,你刘邦最多只能带十万兵”

听闻韩信回答,刘邦笑了,继续问道:“你既然如此厉害,为何被我所擒”

“你虽然不善于带兵,但是善于管理带兵的将领(善将将而)”韩信回答道,刘邦听后大笑了事,对于韩信的回答还算满意。

事实上在秦末汉初,韩信的单兵武力值肯定不是最高的,史料甚至没有韩信冲锋陷阵的记载。但是能够统领大军,无论敌人强弱,他都能够在对敌作战中进行良好的调配,于是他总是以优势兵力攻击对面之敌,而且他本人也鄙视将领个人的武勇。所以他的对手陈余、龙且、项羽实际上都不是一般人,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败于韩信之手。

韩信是难得的将才

而他的老上司,也是老对手汉高祖刘邦也承认,“连军百万、攻无不取,战无不胜”的将领只有韩信,这也是对韩信在那个通讯落后时代,能够做到统领百万大军协调一致,攻必取、战必克,无论逆境顺境都能够大杀四方的杰出军事能力的认可。

所谓的多多益善,能带更多的兵是韩信军事能力的表现,不是韩信在具体的战斗中追求的目标。

为什么猛将都是有勇无谋

关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!因为猛将只是一个笼统的描述,具体猛将是怎么曲分的?

比如“水浒”中梁山一百单八将,猛将怎么分?是景阳岗打虎英雄武松,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,还是黑旋风李逵。

再比如三国中猛将如果曲分,猛张飞都知道手中丈八蛇矛枪,有万夫不挡之勇,可张飞也是粗中有细,也是有谋略之人啊!再说赵云七过七出进曹营救阿斗,够猛的吧?赵云不但勇猛,而且是有谋略的,他一定是看出曹操不想杀他,所以才敢肆无忌惮,横冲直撞。

历史上有勇有谋的将,帅多了去,但不知他们符不符合你所说的猛将标准?

赵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,本是惨淡收场,为

题主可能是以《三国演义》为根据,提出“神勇无敌”的说法,而历史上赵云的最后一战,即箕谷之战,从史料来看,虽然在败退中最大程度保护住了实力,但“神勇无敌”还是说不上的。

比如,赵云根本没有力斩五将,韩德和他四个儿子,都是演义虚构的人物,他们被虚构出来的唯一作用和意义,就是给赵云刷战绩,让读者痛快一下,这种手法,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时候,用得是最淋漓尽致,各大影视剧中为了剧情效果,自然也都沿用,毕竟看赵云开无双还是挺精彩的。

那么我们还是来看看真实历史上,公元228年的箕谷之战中,赵云的表现如何吧。

总的来说,赵云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战,虽然败军而归,但表现还是可以的,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:

一.核心目的不在打胜仗

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给赵云、邓芝安排的任务是在箕谷充当疑兵,吸引曹魏的主力注意力,而诸葛亮自己是要带着真正的主力去走祁山大道的,那么在这种条件下,他能给赵云、邓芝分拨的兵马,可想而知肯定是很少的,恐怕只有几千人。

而要以这几千人,去摆弄出一副我有十万大军,马上要从斜谷直逼长安的气势来,一般将领恐怕真做不到,但赵云还是成功把曹魏的主力牵制在了箕谷,从战略目标上来说,赵云已经比较完美地达到了任务要求,他核心的目的并不在歼灭地方有生力量。

至于最后,被兵力多自己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曹真打退,那也不是什么耻辱,当时街亭已经惨败,赵云这边是疑兵的机密自然暴露,反倒是曹真这么久才醒悟,打退赵云的疑兵,倒是他人生的一个小黑点。

二.兵败而没有山倒

虽然箕谷之战最后败军而归,但毕竟是街亭战败带来的连锁反应,而赵云在这种有可能全军溃败的时刻,竭尽全力,亲自断后,收敛兵卒,利用地势固守,使得箕谷这一支兵马损伤极小,大部队安全退回根据地,这与同时期的街亭之败如山倒一相比,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,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。

然而战败还是要讲军法的,赵云被贬为了镇军将军,只是毕竟情况特殊,诸葛亮对于他的士兵还是打算奖赏的,不想赵云却说:“没有胜利,怎么能够赏赐,请封存在库房,到十月份作为冬赐的物资。”诸葛亮听了以后,很是赞赏。

说真的,在第一次北伐战败后,看到赵云如此秉公守节的将军,我要是诸葛丞相,恐怕都要抱着赵云哭一场了。

不过赵云的生命也在这次战役后走到了尽头,去世三十几年后,蜀汉追封以前的将军,姜维按照谥法,柔贤慈惠曰顺,执事有班曰平,克定祸乱曰平,于是赵云被追谥为“顺平侯”,算是对他一生的肯定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我是《逆三国志》作者郑勋,这是我回答的第28个三国问题啦,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,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~~~评论留言都会认真回复的噢~~~

你喜欢岳不群那样的人吗

其实岳不群并没有那么不堪,可以说还相当的惨,当初岳不群接手华山的时候气宗斗宗人基本上死亡了, 也没有老一辈来震场,所以他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的一心只为华山派,如果开始真的品行不端的话,风清扬不会放过他,所以他才一路自己下山闯出来君子剑的雅号,而且紫霞神功真不好练。

不过也可以说岳不群是大智大勇之人,只是可惜本身底子薄了一些,在夹缝中求生存。才走到了极端。如果给他时间,有长辈,结局一定不是这样,所以还要说风清扬这点不厚道了。哪怕岳不群知道风清扬没有死 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事情。

我认为是可悲可叹。

智勇双全的项梁为什么会死于章邯之手

项梁,秦国下相人。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,楚国贵族后代,项燕之子,项羽的叔父。

秦二世二年三月,项梁、项羽带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,以楚国上柱国身份起事。陈胜牺牲后,项梁、项羽以楚怀王之孙心为新的楚怀王,项梁称为武信君,掌握军政大权。

后灭秦嘉、杀景驹,成为各路起义军统帅。后又破秦军于东阿,攻克雍邱斩杀秦三川郡守李由,一路所向披靡。

项梁军继东阿、雍邱战后,节节胜利,遂自东阿率兵直趋定陶,准备攻打定陶,此时的项梁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,骄傲自满,错误的认为秦军已经没有战斗力,不是他的对手。将军宋义建议秦军战力依然强大,切不可骄傲自大,必须慎重对待。项梁不听,项梁军心开始松懈,大军散驻于定陶城外。

富有作战经验的章邯摸清项梁军心懈怠、疏于戒备的情况后,迅速调整部署,周密策划,集中主力,利用夜暗突袭项梁军,项梁军大败,项梁战死。

这支力量最强唯一没有失败的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于定陶一役。

​秦始皇​死了以后,80万秦军去哪里了

秦始皇去世之后,他确实是有留下八十万秦军。确切地说,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,他就把这八十万秦军的任务给分配好了。

他先是把最为精锐的三十万秦军,交到了大将军蒙恬的手里,让他去北方防御匈奴,修建长城。

总之,这一支基本上都是在北方捍卫大秦帝国的安危。

另外五十万,秦始皇就派到了岭南,让他们去开辟新的领地去了。

可是,后来我们都知道,没有多久秦始皇就病死了。也就是说他只是当了十多年的皇帝就驾崩了。

那么,他驾崩之后,这八十万到底是如何了呢?

我们先说蒙恬带领的这三十万,蒙恬是秦始皇最为信任的人,而且蒙恬和公子扶苏的关系也不一般。

因此,秦始皇活着的时候,就把扶苏给赶到了蒙恬的军营里,让他去体验艰苦的军旅生活去了。

可是,谁也没有想到秦始皇突然就在全国大巡游的时候驾崩了。

秦始皇驾崩赵高篡改了遗诏,把立扶苏当皇帝,改成了立胡亥当皇帝。胡亥掌权后,为了把扶苏给处死,李斯伙同赵高写了一份矫诏,劝扶苏。

扶苏接到这一份矫诏之后,就真的选择了,不得不说正是扶苏的死亡,导致了大秦帝国的灭亡。

扶苏死了之后,赵高又把大将军蒙恬给杀掉了。

蒙恬临死前,就把他手里的这一支三十万规模大的,交到了副将王离的手里。

到了秦末大乱的时候,王离就带着这三十万大军,开始平叛战乱去了。当他们一路高歌猛进,杀到河北的时候,遇到了项羽带领的楚军。

正是在这里,王离的三十万大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,我们都知道在河北王离和项羽之间,打了一场十分著名的战役,也就是巨鹿之战。

这一次项羽仅带了不到十万的人马,经过破釜沉舟之后,他们竟然把王离的三十万大军给打了一个八落,最终主将王离的下落不明,秦军大败。大部分将士们全部都被杀掉了。

巨鹿之战,就是项羽的成名之战。

从此,项羽就开始走向了霸王之路。但是,秦始皇留下的三十万精锐部队,就此消失在了的视野里。

另外一支去岭南的五十万大军,他们到了岭南之后,开始和当地的部落进行了争战,经过三次的权利交替,最后五十万大军的统领权,到了赵陀的手里。

这个赵陀就是最终统一岭南的人,他统一岭南之后,就建立了一个南越国。当赵陀听到秦国亡国,中原大乱的时候,他就把岭南通向中原的道路给封死了。

也就是说赵陀断绝了与中原的联系,反正秦始皇已经去世了,继任的秦二世是个白痴,跟着这样的人,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。

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,赵陀就单独的在岭南称王称霸了。秦国灭亡之后,项羽和刘邦又开始争霸天下,在这期间赵陀也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。

到了刘邦打败项羽,赵陀就向刘邦称臣了。但是,对于赵陀来说,他名义上是向刘邦称臣实际上他和独立王国的皇帝,没有任何区别。

刘邦也没有时间管他,毕竟那时候刘邦光忙活着杀异性诸侯王了。直到汉武帝的时期,汉武帝才派了大军把南越国给灭掉,然后把赵陀建立的地盘,纳入到了大汉的版图之内。这就是秦始皇留下八十万大军最后的命运。

至于说秦末大乱的时候,章邯带领的二十万囚徒,那也是确实有这样的事情,因为当时事情紧急,无论是北方三十万王离带领的,还是南方赵陀的五十万,都不可能来救驾了。

所以,章邯急中生智,他就把正在修骊山的二十万刑徒给组织了起来,然后去灭起义军去了。

章邯带领的这一支十分的勇猛,项梁就是死在了他们的手里。

不过,后来章邯觉得秦朝真的是没得救了,所以,他就带领着这二十万刑徒投降了项羽。

项羽再去咸阳的时候,就把章邯带来的这二十万给全部了。

韩信是军事天才吗

韩信绝对是军事天才,而且在历史上,所有的军事天才之中,韩信绝对是最顶尖的那一个。像韩信这个级别的军事天才,在一千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。

我们来说一下,为什么韩信是最顶尖的军事天才?

大家可能比较清楚的是,韩信青年未参战之前,他生活的很落魄,整天没事干,背着一把破剑,到处瞎逛。

到了吃饭的点,他就去好朋友亭长那里去蹭吃蹭喝,想在人家家里讨一张长期饭票。可是,时日一长,亭长的夫人就不干了,觉得韩信没脸没皮。不想让韩信来他们家吃饭了,当韩信知道人家讨厌自己的时候,他就去了淮阴河边钓鱼去了。

但是,生活不易,鱼也不是好钓的。眼瞅着韩信就要饿肚皮了,还好,这时候有个漂母看到韩信没有饭吃,就把自己的饭匀了一半给韩信。

韩信很感激漂母,说等他发达了,肯定会报答漂母的。

漂母听到连饭都吃不上的韩信,说这句话的时候,她乐了。就,拿什么报答我。我给你饭吃,是看你可怜,那里是要你来报答我......。

漂母的话,弄的韩信都是很没面子,不过,韩信也不在乎,毕竟能在漂母这里蹭饭了。

在这期间,韩信去集市上,还被流氓无赖欺辱过,人家让他钻裤裆,他就真的钻了。其实当时韩信完全是有能力杀掉这个无赖的,但是,杀了无赖,韩信的一生也就毁了,毕竟是要偿命的。

韩信还是忍住了,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。

很快到了秦末乱世,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发展的如火如荼,韩信也加入到了反秦的阵营之中。要说韩信还是挺有眼光的,他是投奔到了比较有前途的项梁的。

但是,项梁没有用他。到了项梁战死,他又投奔了项羽,项羽让他看大门。

韩信看大门,真是大材小用了。

他不想受项羽的这种侮辱了,所以他又开始打算跑了。

这时候韩信又开始投靠刘邦去了。

韩信投靠刘邦的时候,刘邦正好被项羽封为了汉王,刘邦要去汉中赴任。

韩信比较倒霉刚来到刘邦这里,就犯了事,要拉去砍头,是刘邦的司机夏侯婴救了他的命。夏侯婴看韩信谈吐不俗,觉得他是个人才,就把他给推荐给了刘邦。刘邦把韩信升到了中级军官。

但是,这个官职还是太低,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。

韩信观察到萧何和刘邦走的比较近,就想让萧何推荐自己给刘邦。萧何和韩信交谈了一番,也觉得韩信是个人才,就给刘邦推荐了韩信。

刘邦一听怎么又是这个叫韩信的,前几天我刚给他提拔了一级,他怎么这么不知道满足呢?所以就没有提拔他。

韩信还在等萧何的消息,但是,过了一些天,什么都没等来,他觉得刘邦不想用他,就开始逃了。

那时候不光韩信逃,跟着刘邦的很多人都开始选择逃跑了。

韩信一逃,萧何吓坏了。他选了一匹马,连招呼都没有给刘邦打,就赶紧去追韩信去了。萧何这一走,刘邦以为连萧何都跑了呢,刘邦气的呀,真的是想骂娘。

还好,一会萧何就回来了,后面带来了韩信。

刘邦问萧何,你的不是跑了吗,怎么又回来了?

萧何说,我怎么可能跑了呢,我是去追韩信去了。

刘邦说追韩信,瞎扯淡,我们军营里跑到比韩信官职大的人多了去了,你不去追,偏偏追什么韩信,谁信呀?

萧何说道,韩信是国士无双,你若是想夺取天下,就要用韩信。若是想一辈子待在汉中,那就让韩信走吧。

刘邦不得不重视萧何的话了,他开始给韩信有了一番交谈,韩信告诉刘邦,如今天下英雄就是汉王你和项羽了。只要打败项羽你就可以夺得天下了。

关键是如何打败项羽呢,刘邦想听韩信说说。

韩信告诉刘邦,汉王你和项羽比起来,两个人谁更勇猛一些。

刘邦说当然是项羽了。

韩信说您能承认这一点,那就好办了,您比项羽有自知之明。

我给您分析下,为什么项羽不是我们的对手。

在关中的时候,项羽大开杀戒,烧了阿房宫,坑杀了二十万秦军。他干的这些事情已经让他失去了民心。可以说这一点他不如您,因为您到了关中是秋毫无所犯。

还有分封天下的时候,项羽做的不公平,把自己喜欢的臣子,分到了好地方,不喜欢的就打发的远远的,所以,他在诸侯王这里他也是不得民心的。

还有项羽比较自大,做不到用功必赏,这就是他最大的弱点。

当然韩信还和刘邦说了很多关于项羽弱点,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。总之,这次对话,刘邦对韩信是刮目相看。然后拜他为大将军,统领三军。

韩信手握重权,带领刘邦的汉军,经过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之战,杀出关中,占据汉中,然后开始和项羽角鹿中原。

韩信先是用声东击西的办法,打败了魏王魏豹,紧接着又攻克了代国。下面最为紧要的一战就是拿下赵国。

当时韩信是三万人马,要对抗赵国的二十万大军。

这一战韩信利用背水列阵的方法,然后在配合上一些其他的战术,最终打败赵国,取得了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。此战之后,韩信的名声,不胫而走。

韩信还没来得及打燕国,燕国就选择了投降。

韩信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齐国,若是占领了齐国,这个战略要地,那就标致着项羽失败了。

项羽也看到了这一点,所以,他派了龙且带领二十万大军来支援齐国。

结果因为主将龙且看不起韩信,被韩信用潍水冲散了,自己也被乱军给杀死。韩信彻底的占领了齐国。

之后,韩信联合刘邦一起在垓下战败了项羽,项羽自刎乌江。

刘邦夺得天下。大汉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韩信拿下来的,你说这样的人,是不是军事天才。

我想了解,党项人是怎么占有四州之地的呢

党项羌拓跋氏由部落发展为地方势力,渐成割据一方的诸侯,并进而建立西夏国,自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,当然更离不开当时朝廷的“助力”。因缘际会,成就了立国一百九十年的党项西夏国。

党项,本西羌诸部之一,故又称党项羌。南北朝时期,党项羌始兴于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河曲古称析支的地方,其后逐步扩展势力范围,到唐朝时其分布地区:“东至松州(今四川松潘县北),西接叶护(今新疆境),南杂舂桑、迷桑(今青海省南部)等羌,北连吐谷浑(今青海省北部),处山谷间,亘三千里。”在辽阔的草原上、河曲与松潘以西的山谷地带中,党项羌按姓氏结成大小不同的部落,各自分立,不相统一。其著名部落有细封氏、拓跋氏等八部,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大。

唐王朝建立后,党项羌经常联结吐谷浑侵扰唐西北诸州,同时派遣使者向唐朝“进贡”。唐太宗即位后,对周边各民族采取“招抚政策”。629年,党项细封部首领细封步赖率部归附,唐廷于其地设置轨州(今四川松潘县境),授细封步赖为刺史。党项其他各部见状亦纷纷效法,率部请求内属。唐廷于其地分别设置崌、奉、岩、远四州,仍各任其首领为刺史。二年间,在唐王朝不断施加的政治诱逼和军事压力下,党项部落大批内附,唐廷派大员开河曲地为十六州、四十七县。631年,党项羌势力最为强大的拓跋部在首领拓跋赤辞率领下亦归附唐朝,唐廷于其地设置懿、嵯、麟、可等三十二州,擢封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,并赐国姓“李”。自此,约当今青海省黄河河源积石山以东之地尽纳入大唐版图,党项羌成为唐朝属民。

七世纪中,吐蕃兴盛,军力强悍,四出攻略,邻近的党项羌各部受到严重威逼,一部分党项部族不堪其扰开始陆续向北迁徙,迁移至今甘肃东部、宁夏和陕西西北部一带。至680年前后,吐蕃逐步占领党项居住地,党项羌内迁达到。内徙的党项部落分别散居于唐朝陇右道北部诸州的洮、秦、临等州,关内道的庆、灵、夏、银、胜等州。唐廷复置党项羈縻州府,分别寄治于庆、灵、秦等州,加以管理。内迁的部分党项人进入汉人地区,入居州城,逐渐接受汉文化,被汉人称为熟户。散处山林中者称生户。居住夏州(今陕西靖边县)一带的党项羌拓跋部称平夏部,其势力在党项羌诸部中最为强大。

唐僖宗中和元年(881),党项平夏部首领、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协助唐王朝黄巢起义军,颇立军功。为嘉奖功臣,唐僖宗赐夏州为定难军,擢封拓跋思恭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,统辖夏、绥、银、宥、静五州之地。三年后,唐廷又进爵拓跋思恭为夏国公,复赐李姓。夏州地区的党项拓跋氏成为名副其实、称雄一方的唐朝藩镇。

907年,立国二百九十年的大唐王朝谢幕,历史进入战乱频仍的“五代十国”时期。党项诸部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夏州党项李氏(拓跋氏)僻居一隅,夹缝中求生存,左右逢源,名义上先后依附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及北汉,受其封号,朝贡不绝,实际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,同时利用一切时机,不断增强自身实力,参与抗争。933年,后唐明宗李嗣源企图以“调防”巧妙兼并夏州,受到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的坚决,明宗无奈妥协。夏州党项的政治威望日益提高,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
960年北宋王朝建立。夏州党项李氏藩镇日益加大,为避免新兴宋朝的打击,极力向宋朝讨好输诚;而宋朝初建,割据势力“十国”尚存未平,一时无力消除长期割据夏州、影响不大的党项贵族势力,因此对夏州党项实行羈縻优抚政策,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加官晋爵,故双方友好关系延续了二十多年。

982年,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去世,党项贵族内部因承袭问题发生内讧。新任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向宋廷献出了党项人世居三百年之久的夏、绥(治今陕西绥德县)、银(治今陕西榆林市东南)、宥(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)四州之地,李继捧及其族人为被迁居京师居住,宋太宗抓住机遇,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党项李氏世代承袭的领土,自是得意欣喜。

宋太宗自以为得计的成功“削藩”,其实并不成功,而是留下了隐患。朝廷削藩,引起党项贵族集团内部急剧。李继捧的族弟、时任定难军管内都知藩落使的李继迁,闻讯后留居银州不愿入朝,并召集亲信商议对策,最后决定逃往夏州东北三百里党项聚居的地斤泽(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),图谋聚族起事反宋,收复故土。

982年至986年间,是李继迁领导的独立反抗宋王朝时期。经过三起三落的艰苦斗争,李继迁以惨败收场。李继迁认识到独力抗击强大的宋朝,无异于蚍蜉撼树,必须寻求外援依附强势,方可成功,于是确立了结辽抗宋的策略。986年,李继迁遣使赴辽,示意归附。辽圣宗耶律隆緒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、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使、特进检校太师、都督夏州军事。同年腊月,李继迁向辽求婚,辽圣宗以宗室女义成公主许嫁。990年,辽国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。辽国通过结盟、通婚、封官进爵等笼络李继迁,利用他牵制劲敌宋朝。997年,李继迁在辽国的支持下,趁宋真宗赵恒新即帝位之机,向宋朝索还夏州。新皇帝斗不过大枭雄,宋真宗为了收服“复土”之心不死、屡屡骚扰的李继迁,遂采取妥协的怀柔政策,授其为夏州刺史、定难军节度使、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押藩落等使,又将老爹费尽心思削藩得来的土地全部拱手奉送给党项人。真是“叫唤的鸟有食吃”啊,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抗争,李继迁终于完成收复党项“故土”的夙愿,从而奠定了西夏开国的坚实基业。

得到朝廷恩惠的李继迁并不领情感恩,反倒变本加厉地侵扰起宋境。自998年至1001年,李继迁相继出兵攻扰宋朝的鄜延、石、麟、府、镇戎、灵、怀远、保静、永、清远等州、军。1002年三月,李继迁集结重兵攻陷占据了西北重镇灵州(治今宁夏灵武市西南),改灵州为西平府,建造宫室、宗庙,将都城由夏州迁至西平府。1003年五月,李继迁侵犯西凉府(今甘肃武威市),遭吐蕃大首领潘罗支袭击而大败,身带箭伤逃回西平府。次年初,李继迁伤重离世,长子李德明嗣位。

李德明在位近三十年。从政治角度考量,他修复了与宋的关系,与宋修好,同时向辽、宋称臣。而辽、宋也为了各自利益,争相拉拢李德明,竞相封王进爵。辽封其为夏国王,宋则进李德明为中书令,加太保、太傅,又加赐只有亲王和重臣才能赐予的“崇仁”功臣号。随后,辽更封李德明尚书令,晋大夏国王,并与其子李元昊联姻。宋朝不甘落后,亦加封李德明为夏王。辽、宋对党项“超标”的优抚政策,刺激助长了李德明割据一方、建国称帝的,并开始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。李德明出行的“仪仗卤簿”,俨然与宋朝皇帝等同。1020年,李德明由西平府迁都怀远镇,改名兴州(今宁夏银川市),正式建都。1028年,李德明册立“气识英迈,诸蕃詟服”的儿子李元昊为皇太子,立其生母卫慕氏为皇后。建国称帝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,就等着他本人登临九五加冕称尊了。

可能李德明没有帝王命,他还没来得及君临天下,便于1032年十月撒手人寰(一说死于1031年)了,皇太子李元昊嗣位。李元昊首先废除唐、宋所赐的李、赵姓氏,改姓嵬名氏,自称兀卒(意为青天子)。并下“秃发令”,在党项族中推行秃发,以恢复旧俗。1033年五月,李元昊升首都兴州为兴庆府,大兴土木,扩建宫城,营造殿宇;同时建官制,定兵制,积极加强机构与建设。经过六年的精心运作,李元昊建国称帝的条件已然成熟了。

1038年十月十一日,李元昊于都城兴庆府南郊筑台受册,隆重登上皇位,成为西夏开国之君。李元昊定国号“大夏”,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,西夏国正式建立,跻身华夏历史大舞台。

西夏国又称白上国、大白高国、白高大夏国,其初期疆域“东尽黄河,西界玉门,南极萧关,北控大漠”;盛时,统领二十二州,“方二万余里”,包括今甘肃大部、宁夏全部、陕西北部、青海东北部,以及新疆和内蒙古部分地区。因其地处宋朝之西,故宋人习称之为西夏,后世沿袭了此称。西夏先与北宋、辽鼎峙,后与南宋、金并存。

1227年春,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围攻西夏都城兴庆府,西夏末帝李睍拼命死守。硬撑了小半年,六月,城中粮尽援绝,再加遭遇强烈地震,房倒屋塌,瘟疫流行,实在无力支撑,末帝李睍只好献城出降,旋被杀,西夏国亡。

西夏共历十帝、凡一百九十年。如果上溯至唐末拓跋思恭因助唐黄巢起义有功、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、建立夏州地方的881年,则立国时长为347年。如若将其同辽、两宋、金的立国时间相比较,辽立国为210年(916—1125),宋立国为320年(960—1179),金立国为120年(1115—1234),即党项羌拓跋氏要比辽长137年,比两宋长27年,比金长227年,其生命力之长久,令人惊叹!

冒昧作答,不知“画眉深浅入时无”。

复制本文链接 手游攻略文章为搏沪手游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